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

LaTex 安裝 on Ubuntu

1.安裝tex的系統及工具:
sudo apt-get install texlive cjk-latex dvipdfmx

2.安裝編譯好的字型:
可直接下載李果正前輩製的字型
下載字型後 , 解開包裹 , 進入該目錄下打 ./install.sh 進行安裝 , 或 ./uninstall.sh 解除安裝,且字型將安裝在家目錄底下的 texmf 裡

或需自行編譯字型 : 替LaTex CJK 新增字型

我們以firefly字型(即nsung)為例:
\documentclass{article}
\usepackage{CJKutf8}
\begin{document}
\begin{CJK}{UTF8}{nsung}
中文測試
\end{CJK}
\end{document}

其中,\begin{CJK}{UTF8}{字型名稱} , 字型名稱可以參考所下載的字型包裡Readme文件

將上面的例子編譯成功後 , 即輸出 .dvi 檔 , 為了要讓 xdvi 程式能夠檢視中文 , 以下指令:
updmap --edit
在頁尾附近編輯加入 Map nsungu.map , 儲存離開後便開始更新 . 更新後 , 我們即可下指令xdvi *.dvi 來檢視 ,其中 map檔的名稱,可以在字型包裡找到*.map檔

編譯轉換:
latex *.tex ---> 產生 .dvi 檔
dvips *.dvi ---> 產生 .ps 檔
ps2pdf *.ps ---> 產生 .pdf 檔
dvipdfmx *.dvi --->產生.pdf 檔
pdflatex *.tex ----> 產生.pdf 檔
ps. 利用dvipdfmx *.dvi 轉成 .pdf 的檔案會比較小

3.安裝GUI中文介面的LaTex編輯器(Texmaker):
官方網頁下載Linux版本:

ps. 必須移除舊有的Texmaker版本, 方可進行安裝

介面繁體中文化:

至李果正前輩的網頁, Texmaker 1.61的中文介面 下載檔案 texmaker_zh.qm後 , 將該檔拷貝到 /usr/share/texmaker 目錄底下即可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文章:
阿駕零零壹
http://twntwn.info/blog/ajer001/archives/1728
李果正前輩教學文件:
http://edt1023.sayya.org/tex/mycjk/node5.html
http://blog.bs2.to/post/EdwardLee/7672
摩托學員討論區:
http://moto.debian.org.tw/viewtopic.php?t=5636&postdays=0&postorder=asc&start=15


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

DRBL server 簡易安裝設定 for Feisty

1.安裝DRBL server
鑰匙:
wget http://drbl.nchc.org.tw/GPG-KEY-DRBL; sudo apt-key add GPG-KEY-DRBL

來源:
deb http://free.nchc.org.tw/ubuntu feis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://free.nchc.org.tw/drbl-core drbl stable

更新列表:
sudo apt-get update

安裝:
sudo apt-get install drbl

升級與設置DRBL:
sudo /opt/drbl/sbin/drblsrv -i

2.在server端設置client端

sudo /opt/drbl/sbin/drblpush -i
遇到現在我們可以收集用戶端電腦網卡卡號(MAC Addrees)!"時,回答的是"Y"

在client端設成網路開機後 ,DRBL開始收集MAC , 且完成整個設定程序.

3.管理DRBL server
sudo /opt/drbl/sbin/dcs



<注意>往後有新增加的client電腦或是server上新安裝了軟體等,請再執行一遍"/opt/drbl/sbin/drblpush -i"或是"/opt/drbl/sbin/drblpush -c /etc/drbl/drblpush.conf"(這個會讀取前一次存下來的設定檔)以便重新部署檔案給您的client電腦用

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

Clonezilla 備份

1.一般備份: 將要備份的disk/partition備份映像檔到另外一顆硬碟/或隨身碟.
step 1. 將conzilla live cd 由光碟開機 , 若無特別需求 , 選擇第1項 Clonezilla live

step 2. 在讀取過程中, clonezilla 嘗試以DHCP來設定IP位址 , 直接以Ctrl+c來中斷 ..

step 3. 選擇語系en 或中文 ,再來選擇不要修改鍵盤對應.

step 4. 選擇進入命令列 , 並下指令切換root權限 sudo su - , 接下來我們必須掛載一個可供備份檔
案的存放空間 , 假設欲備份的硬碟為/dev/hda , 而將備份後的映像檔存於/dev/hdb1中, 因 此我們必須將/dev/hdb1掛載到/home/partimag , 以下列指令掛載:
mount -t auto /dev/hdb1 /home/partimag
若/dev/hdb1為NTFS檔案格式,則以下列指令掛載:
ntfs-3g /dev/hdb1 /home/partimag"
此時,可以利用df -h 來顯示/dev/hdb1是否掛載到/home/partimag , 確認後打exit兩次離開.

step 5. 回到選擇模式 , 此時選擇"使用再生龍" , 選擇"device-image" 將硬碟裝置備份為映像檔,接下 來選擇 "skip" 使用現有的/home/partimag (即是我們剛掛載的分割區) , Enter後 , 選擇所要 備份的模式 , 我們選擇整顆硬碟"savedisk" , 進階參數直接使用預設就好 , 接下來輸入一個 資料夾名稱來儲存映像檔 , 再來選擇/dev/hda來備份這一整顆硬碟 , 確認後按 y 就開始備 份了.

2.網路備份(smbfs或sshfs):利用網路服務來備份本機資料至遠端主機 , 與一般備份不同如下:
只有step 4 不同 , 其他步驟都一樣

step 4. 同樣選擇命令列,並且取得root權限, 假設本機與遠端主機在同一個網域下 192.168.1.0/24 , 因為clonezilla 並未幫我們設置網路 , 我們利用ifconfig eth0 192.168.1.2 netmask 255.255.255.0 設定本機網路為192.168.1.2 , 假設遠端主機為192.168.1.9 ,透過samba , 我們可 以將遠端主機的某一目錄空間(share)掛載到本機的目錄上 , 如下 :
mount -t cifs -o username=your_user_name //192.168.1.9/share /home/partimag
掛載後同樣以 df -h 來確認是否掛載成功 , 並exit 兩次確認回到選單
**注意** 不要用smbfs,請用cifs,因為cifs的相容性比較好。使用smbfs的話,會導致你存起 來的印象檔有問題。(來源 國網中心clonezilla)

同樣道理 , 若要以sshfs來掛載遠端硬碟 , 在本機須安裝sshfs套件 , 然後以下列指令掛載
sshfs root@192.168.1.9:/share /home/partimag

參考文章 : http://drbl.nchc.org.tw/clonezilla/